${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农业频道>>乡村振兴
老边区:水产养殖户登“大船”闯深海

2025-06-18 09:09:49    来源:辽宁日报 分享到:

老边区水产养殖户在进行捕虾作业。

  “昌宝,你买多少”“120万尾”……6月8日一大早,营口市老边区柳树镇西大平山村村民崔洪志、崔昌宝跟随人流,走进新村水产养殖园区,看着活蹦乱跳的虾苗,虾农们喜上眉梢,议论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西大平山村位于渤海之滨,靠水吃水,有130多户水产养殖户,这里出产的凡纳滨对虾畅销沈阳、长春等东北地区。然而,虾农们去年却遭遇一波市场阵痛。随着“海鲜陆养”模式在各地普及,青海、甘肃等内陆省份也成了对虾产区,养殖规模增加,价格应声下跌,虾农辛苦劳作一年没赚到钱,有的还赔了钱。

  不光西大平山村,整个老边区水产养殖业都受到了冲击。老边区海岸线长38.85公里,海域面积60万亩,渔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在全区农业大盘子中占据重要一席。面对资源与市场的多重挑战,如何化危为机,成为摆在老边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老边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洋认为,养殖户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规模小、成本高、技术落后、缺少品牌和销售渠道,面对市场波动时,如同一艘艘小舢板,经不起风浪。在明晰痛点堵点之后,老边区对症下药,通过组建行业协会,按照“养殖标准化+加工精深化+品牌高端化”的三化路径,让小舢板变大船,扬帆远航,驶向蓝海。

  今年2月,老边水产养殖协会揭牌成立,西大平山村党支部书记刘智当选为会长。刘智说,协会成立后第一件事是降本增效。会员中有3家育苗企业,源头直供会员,价格比市场价低二成。同时整合会员采购需求,统一议价,增强了协会的话语权,一改往日虾农被采购商拿捏的历史。崔洪志说:“对虾的上市时间比较集中,货车一进村,大伙儿就慌了神。你不卖他卖,竞相压价,结果让采购商坐收渔翁之利。自打有了协会,对虾售价高了一至二成。”

  进价低了,卖价高了,一反一正,虾农的收益大幅增加。看到协会如此管用,养殖户纷纷请求入会,会员从47家增至112家。协会兵强马壮,能为会员提供种苗繁育、饲料生产、药品研制、水产养殖、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老边水产养殖协会副会长、营口天成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都杰说:“老边区出产的优质水产品,大多以活鱼、活虾的方式卖出去了,既缺少深加工环节,也缺少品牌塑造,虾农干着最累最苦的活儿,得到的收益却较少。”在老边区引导帮助下,协会注册了“海之辽”品牌,由会员共同出资建设海产品加工厂,开发海参、虾、贝类等高附加值海产品。同时,协会与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强强联合,将水产养殖户、水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工业园区有机地组织起来,把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品牌,探索抱团发展、创新驱动、品牌赋能新路径。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恒说:“作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集聚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通过与协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破解行业痛点,探索从‘粗放型’向‘高附加值’转型的升级路径,为区域水产经济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刘洋说,为了让协会更具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老边区引导协会与大连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同时吸收海大集团等龙头企业入会,在种苗繁育、养殖技术、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为会员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持与资源对接,让小农户面对大市场时更有底气。

  自打把虾苗买回家,崔昌宝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脸上却始终挂着微笑。他说:“我们上了协会这艘大船,风浪再大也不怕了。”

  (记者 侯悦林)

责任编辑:张博华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