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农业频道>>农业要闻
早稻单产总产双增是如何实现的

2025-08-26 09:00:24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网 分享到:

  稻田里轰鸣的收割机声犹在耳畔,金黄饱满的谷粒已尽数归仓。今年夏天,全国早稻生产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8月2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国早稻产量数据,全国早稻总产量570.3亿斤,比2024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全国早稻单位面积产量6011.9公斤/公顷(400.8公斤/亩),比2024年增加86.5公斤/公顷(5.8公斤/亩),增长1.5%。夏粮稳产丰收、早稻实现增产,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为应对复杂严峻国际形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提供了坚实支撑。

  政策护航,党政同责稳面积

  面积是产量的基础,播种面积稳住了,产量才能有保障。今年各地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

  今年各主产省把稳定双季稻生产作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部署,千方百计挖掘早稻扩面潜力。如海南层层压实责任,及时分解下达全年粮油生产目标任务,指导市县提高早稻种植面积。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派出工作组蹲点包片指导,因地制宜推进单季稻改双季稻、撂荒地整治和季节性闲置土地流转,稳定早稻面积。

  粮食播种面积的稳定,既得益于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制的严格落实,也离不开一系列稳粮惠农政策的强力支撑。多种举措不仅为各地落实播种面积提供了强劲动力,更是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今年中央继续提高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1分钱,并提早公布。主产省统筹产粮大县奖励、绿色高产高效行动、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等项目资金支持早稻生产。

  浙江提前预拨付省级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包括早稻在内的粮油生产;安徽累计新建集中育秧中心280多座,推动水稻机插秧率较上年再提高5个百分点;福建推动所有涉粮市县出台惠粮政策,调动主体种粮积极性。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张小强介绍,今年比往年提早一个季度下达2025年中央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等多项资金,进一步稳定农民种粮信心。广东省广州从化香米基地负责人谭增伟今年种植了8500亩早稻,亩产达到1000斤左右,面积与去年持平。“现在国家政策好,种粮有补贴,成本降了,收入也就多了,我们种粮的劲头自然更足了!”谭增伟笑着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早稻播种面积7114.3万亩,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连续6年稳定在7100万亩左右。

  措施到位,单产提升效果显著

  2025年,全国早稻单产400.8公斤/亩,亩产首次突破400公斤。这一成绩的取得,与今年启动的水稻单产提升行动密不可分。

  今年是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的第一年,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水稻单产提升现场推进会,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深入早稻主产区蹲点包片指导,落实集中育秧、机插机抛、侧深施肥、增密增穗等单产提升关键措施,推动单产水平显著提升。据统计,全国早稻集中育秧面积比例48%、提高1.7个百分点,机插秧比例29.0%、提高1.8个百分点。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的种粮大户韦衍溪今年种植早稻7000亩,平均亩产约565公斤,比去年提高五六十公斤。韦衍溪认为,早稻实现增产,技术措施到位是关键。

  “我们今年大力推广工厂化集中育秧,规范育秧流程,有效避免了青枯病等病害。”韦衍溪告诉记者,除了集中育秧还通过合理密植增密增穗、植保无人机施肥等多项措施提升产量。

  今年早稻收割之际,江西省浮梁县鹅湖镇盛家墩村的稻田内收割机轰鸣不绝。浮梁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涂梦洁边指导边介绍,今年浮梁县示范推广水稻“三控”抗倒、全程机械化及“两优一增”等关键技术,建立4个核心示范基地,示范面积620亩,实现“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配套。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种植农垦处副处长车洪杰介绍,今年江西创新开展粮油作物单产提升“321”行动,即创建30个以上粮油作物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打造200个以上水稻“吨粮片”和1000个以上粮油作物“高产片”。系统集成“优选良种提质量、集中育秧保壮苗、机插机抛增密度、优化肥水促大穗、绿色防控减损失、一喷多促增粒重”等“四良”融合技术措施。

  在今年的早稻生产中,各地紧扣关键环节,大力推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到田入户,为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湖北省重点遴选了双季稻“早专晚优”全程机械化栽培等省级主推技术,着力推广早稻合理增密增穗措施,促进单产稳步提升。安徽省南陵县成功选育出轻简高效、优质特早熟品种“南陵早2号、3号”,近年来推广规模持续扩大,有效缓解了生产上特早熟品种不足与茬口衔接紧张的难题。

  合力减损,防灾减灾夺丰收

  今年早稻生产经历了多重考验。面对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各地加强与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预案,落实落细防灾救灾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湖南长沙县青山铺镇种粮大户王稳根种植了2200亩早稻,亩产突破1000斤,较去年增产200多斤。他将这一成绩归功于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农技专家经常来到田里,不仅在关键时期及时提醒施肥打药,还提供专业防控指导。”尤其让他受益的是政府推广的集中育秧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有效减轻了病虫害损失,提升了防灾减灾能力。

  “今年我省全力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发布关键时节气象服务专报13期,气象灾害联合预警17期。”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副处长龚志明介绍,今年湖南还将农作物受灾风险及应对措施“一对一”发送至20余万户主体。

  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570.3亿斤,比上年增加6.8亿斤,增长1.2%,创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

  成绩绝非偶然。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印发防灾减灾预案,指导主产省份提前防范高温、洪涝和台风灾害。针对强降雨和台风,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5期预警,并启动农业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同时,各地开展“虫口夺粮”行动,安排专项资金防控病虫害,推广深水灭蛹、深翻整地等技术,有效遏制了二化螟等病虫害大面积发生。

  各地也积极行动,多措并举落实防灾减灾工作,为早稻稳产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海南省在1号台风“蝴蝶”来临前,及时组织抢收成熟水稻15.47万亩,清理田间沟渠,并派出专家实地指导,最大限度减轻损失。浙江省加强主要病虫害监测预报,推进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有效遏制病虫害扩散。

  稻谷满仓,新绿又生。眼下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各地正加强田间管理,夯实秋粮丰收基础。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政策措施,奋力夺取秋粮丰收,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记者 王田)

责任编辑:张博华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