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雨和洪水面前,人类显得渺小却从未退缩,也从未停止与天争时、与水竞速的脚步。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虽然不直接奋战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却是指挥决策的“最强大脑”;他们日夜守护着江河湖库,用数据和模型精准“把脉”水情,预判风险,守护着万家灯火和江河安澜——他们就是辽宁省河库管理服务中心(辽宁省水文局)水文情报预报的“尖兵”。
精准监测,构建水情“天网”
今年,水情部门以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为指引,融合气象卫星数据和28部气象雷达、6368处雨量站和390处水文站实时监测数据构建现代化水文信息监测网络。成千上万个水文站点、雨量站、测雨雷达系统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24小时不间断地采集着江河的水位、流量、流速以及区域的降雨量等关键数据,为精准预报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石。
科学预报,抢占防灾“先机”
面对复杂水雨情数据,水情预报团队如同经验丰富的“老中医”,依托辽宁省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结合深厚的水文理论知识和丰富的预报实战经验,研判水情发展态势,发布关键节点的洪水预报。截至目前,全省水情人员已坚守100个昼夜,共编制《水情简报》852期、《水情通知》159期447站次、会商材料220期、《水情分析》204期、《洪水预报》23期、《洪水预警》31期,编发水情短信4.1万余人次。每一次精准的预报,都是为防灾减灾抢出的宝贵“时间窗口”。
8月23日至26日,辽宁省出现8月以来最强降雨过程,东南部地区出现暴雨,局部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强降雨导致辽宁东南部河流出现明显涨水过程。全省平均降雨量45.3毫米,最大累计降雨量284.0毫米(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红星站)。全省共有4条河流出现超警以上洪水,其中2条河流出现超保证水位,1条河流出现有实测资料以来前10位洪水,11座大中型水库超汛限水位。省、市预报员分级预报、联合会商,加密流域洪水过程预报,共发布洪水预报8站次、各类预警通知21份,提出水库调度建议12次。经复盘分析,预报精度达93%,为沿河群众转移避险和水库优化调度提供了重要依据,有效降低了洪涝灾害损失。
智慧决策,筑牢安全“堤坝”
水文情报预报的最终价值在于应用。今年汛期,依托辽宁省洪水预报调度系统,全省113座大中型水库和200km²以上河流洪水预报实现全覆盖,精准关联1302个河道防洪薄弱环节、省管水库库区淹没要素及402处下游保护对象,实现河库多目标联合预报与调度,为水库拦洪削峰、堤防巡查加固、危险区人员转移提供科学依据。
创新引领,迈向未来“智水”
面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水文事件多发的挑战,水情部门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围绕国产大语言模型(如DeepSeek、千问等)构建辽宁水文智能体,贯通水文预报调度专业模型,建设辽宁水文私域知识库。通过对智能体进行系统训练与微调,使其具备理解辽宁本地水文业务语言的能力,并逐步实现雨水工情数据“一键查询”、专业知识与规范“智能检索”、洪水预报产品“快速生成”等功能,全面支撑水文业务从感知到决策的智能化升级。一直以来,水情部门致力于打造更智能、更高效、更可靠的“智慧水文”体系,努力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战略转变,为水旱灾害防御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风雨无情,水文有义。全省水情人员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恪守“精准、及时、创新、奉献”的准则,弘扬“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的新时代水利精神,甘于幕后,勇于担当。以江河为卷,以数据为笔,奋力书写着“测得出、报得准、打得赢”的优异答卷,默默守护着江河安澜和百姓平安。
(辽宁省水利厅)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