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nel_name!""}
新闻热线 024-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23186204
东北新闻网
北斗融媒
您当前的位置 :东北新闻网>>农业频道>>动态热点
守护生命之源,书写河畔情深∣《我的“母亲河”》全民作品征集令

2025-08-26 09:04:50    来源: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条河流,那是永远在心中奔流不息的“母亲河”。当我们谈论“母亲河”,眼前总会浮现那幅动人的画卷——或许是村口那条小溪、是穿城而过的大河;又或许是记忆里那汪不宽的河湾、是滋养万物的田野命脉......

  养育辽宁大地的辽河、大凌河、小凌河、浑河、太子河等诸多河流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乡愁,它们承载着千年文明的记忆,灌溉着千里沃野的命脉,更淬炼出辽宁儿女坚韧不拔的品格。今天,我们邀请您记录身边的那条河,无论是记录它的四季晨昏,还是讲述与它相伴的故事,或是呼吁更多人守护它的清澈,都是对“母亲河”最深情的告白。

  一、征集主题

  以《我的“母亲河”》为主题,通过图文影像记录辽宁河流的自然之美、人文之韵、守护行动,展现人与河流的情感纽带,反映辽宁在持久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等方面成效。比如,治水工程的亲身见证、生态修复的前后对比、四季晨昏的变幻景致、鸟飞鱼跃的勃勃生机、河畔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历史风貌遗存、流域民俗文化及对母亲河的祝福、对水生态保护的倡议等。

  二、作品类型

  (一)影像类

  1.摄影。单图或组图,并附1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

  2.视频。短视频、微纪录片,可无人机航拍河流的壮阔景象或生态细节。横屏录制,格式为MP4高清,分辨率不低于1080p,时长建议2-5分钟,并附5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

  3.动画。数字动画或创意短片,时长不超过3分钟,并附3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

  (二)文字类

  1.散文或诗歌。讲述河流记忆或文化传承。

  2.民间故事。整理祖辈口耳相传的河流传说或沿岸风物故事,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3.纪实文学。记录代代相传的护河习俗、亲身参与的护河行动、治水工程见闻或流域人物故事。

  4.短剧本。围绕人与河流的情感故事,通过情节和对话展现互动关系、情感纽带,创作适合影像化改编的故事情节。

  (三)艺术类

  1.书法。以河流文化为主题创作,形式不限(如条幅、对联、扇面等),尺寸建议不大于四尺整张,并附200字左右的创作说明。

  2.绘画。国画、油画、水彩、版画等形式皆可,内容需反映河流风光、生态保护或人河情感,尺寸建议不大于100cm×100cm,并附200字左右的创作说明。

  3.手作。创作与河流主题相关的装置、编织、陶艺等立体艺术作品,需提交多角度清晰照片或短视频(1-3分钟),并附500字左右的创作理念及制作过程说明。

  4.歌曲。创作以河流文化为主题的原创歌曲,形式不限(如词曲创作或完整演唱作品),需提交音频文件(建议MP3格式)及歌词文本,并附500字左右的创作背景及情感表达说明。

  三、投稿要求

  1.原创首发。严禁抄袭,一经发现,省水利厅将取消各种评选资格。若出现版权纠纷,后果自负。

  2.信息完整。作品命名格式“类型+标题+作者”,文内注明联系方式及拍摄地。

  3.内容导向。拒绝过度美化或负面渲染。

  四、奖励机制

  凡投稿者均可获得一份辽宁水利文创礼品。另,经省水利厅专家组筛选后,优秀作品将在省水利厅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展播,并参与年度《我的“母亲河”》作品评选,给予丰厚奖励。

  五、相关流程

  1.征集时间。长期接收投稿,无固定截止日期。

  2.投稿方式。请通过邮箱进行投稿:lnswhxc@163.com。邮件主题注明“我的母亲河投稿”。

  六、特别声明

  投稿即授权辽宁省水利厅用于公益宣传,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

  (辽宁省水利厅)

责任编辑:张博华

东北新闻网微博

北斗融媒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23187042)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channel_name!""}